
暨南大学新加坡中文MBA项目2022级新生专访 | 李辉:少年南洋求学,海事业闯出一片天
李辉
暨南大学新加坡MBA项目SG22F01班
LFA Global 副总经理
1
01. 19岁,独自一人踏上新加坡求学之路
我叫李辉,女生。但大家从我的名字看,以为是男生。我每次解释说,父母在我出生前, 想要个男孩,所以给未出世的我起了个男孩子的名字,希望我能使家族蓬门生辉,前途灿烂辉煌。父母从来没有否认过我的解释,总是一笑置之。但父亲一位兢兢业业的工人,母亲一位辛勤劳作的农民,他们重男轻女的想法,在70年代的中国,不足为奇。现在,他们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可能改变了,可是他们对我的期望却始终如一。
1997年冬至,一个全家团圆,举家欢庆的日子,我带着兴奋又不安的心情和全家人的期望,踏上了来新加坡求学的旅程——来新加坡读电子电脑课程。
19岁,连陕西省都没有出过,从没离开过父母,却要在新加坡这个陌生的国家,在通讯不发达,没有手机,没有网络,更没有微信的那个年代,从学习到生活,大小事情自理,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艰难。回家的机票对于我家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讲,也是天文数字。更何况,3年的求学路,第一年,父母整生的积蓄已耗尽;第二年,父母透支着体力工作,省吃俭用,第三年,到处借钱撑到了最后。
这三年的日子,我在学校学习到了专业知识的同时,更多的体会到了生活和父母的不易。我努力学习,在业余时间,努力地教补习,在学校打工来补贴家里的开支,以至3年里我只回家了两次:一次探亲;一次,奔丧。
02. 毕业后,在不断尝试中寻找职业方向
2000年毕业后,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工作。赚钱,存钱,还债成为我的首要目标。虽然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,继续深造,但因为家庭的经济情况,还是打消了念头。之后的5年,我尝试了不同的工作,有销售,有程序员。在建立家庭后,又有了一儿一女,家庭的责任和工作的忙碌,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无奈和不易的同时,也无暇顾及继续深造的梦想。
03. 投身海事业,在摸爬滚打中一路成长
2006年, 我进入到了海事业——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。从销售助理做起,卖船用阀门。两年后,协助公司老板和一间瑞典阀门公司在新加坡成立了合资公司,然后一干就是11年。职位从销售助理做到了销售经理,管理一个3个人的小团队。在这期间,我在销售、客户的维护和管理上得到了上司和瑞典总部的认可,并有机会到瑞典总部参观和培训。
但在之后的工作中,觉得事业进入了职业瓶颈期,进步空间有限,于是决定辞职,加入了我现在的公司LFA GLOBAL。
在LFA GLOBAL担任高级销售经理的3年,我再次踏上了成长的快车道,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到公司何以成为行业翘楚。公司的销售重点始终聚焦于关注客户需求、服务客户需求。技术团队会根据客户需求,提供方案,甚至将现有产品进行改装满足客户需求。公司上下都在不停地寻求突破和进步,并时刻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,不断结合市场变化,求新求变。
04. 领悟与反思,寻求系统化的管理提升
十几年的从业经历,让我切身感受到经营理念与思维方式是一家公司能否成功的关键。我在思维转变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同时,管理的团队规模也越来越大。在管理的过程中,我愈发感觉到自己在团队管理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匮乏,而这种匮乏也再次激起了我进修的渴望,当然,也希望能够弥补我早期无法继续深造的遗憾。
与此同时,由于我在公司的出色表现和团队销售业绩名列前茅,公司也提拔我从高级销售经理升到副总经理的职位。因此,我更觉得有必要接受系统的企业管理课程的训练,学以致用,更好地为公司服务。
于是,我开始寻找MBA课程,也因此了解到了暨南大学新加坡MBA项目。暨南大学是百年名校,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我们公司未来有在中国建立分公司的计划,暨南大学及其校友网络在中国华南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,以及项目课程植根于中国商业和管理实践的设计,正恰恰符合了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,以及我想更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。
所以,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暨南大学新加坡MBA 项目。对即将到来的两年学习之旅,我满怀期待。希望在专业知识和领导力方面得到提升,也能和我的同学们相互学习,共同进步,在风云变幻的未来局势中,能更好的适应环境,立于不败之地。
( 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