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暨南大学新加坡中文MBA2022级新生专访 | 母佳艳:努力保持活力,做更好的自己
母佳艳
暨南大学新加坡MBA项目
SG22F01班 组织委员

1
01. 学习,永远是最重要的投资
我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。大学毕业后,我在泰国做了六年的对外汉语老师,之后又回到中国工作了三年。我非常热爱教师这份职业,在担任老师期间,我接触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,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。后来因为家庭原因,举家搬迁到新加坡。
现在,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。我的成长背景和从事教育事业的经历,让我深知保持持续学习的重要性。当了妈妈之后,我觉得立马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、快速的学习与成长阶段,对各种能力的要求大增。而且,随着孩子的长大,对妈妈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。所以,要在孩子的成长路上,努力做好孩子的榜样与引导教育,对每个妈妈都是不小的挑战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挑战越来越不体现在物质层面,更多的来自于知识、精神、视野和格局。
正是深知如此,在新加坡生活的七年多里,我在照顾家庭的同时,从未放弃为自己营造和保留一小块“精神成长”与“兴趣爱好”的天地,让自己在持续的学习中,不断丰富知识,提升技能,认识朋友,增长见识。
为保持和提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能力,我参加了国际汉语老师培训项目。为了提高英语水平,我去British Council、JCU学习英文课程,至今保持参加一些小组学习活动。同时,我也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,在业余时间学习古筝,领略弹拨音乐之美。
不管对个人,还是家庭,我始终认为教育是最重要的投资。我很享受学习的乐趣,这种乐趣是其他物质无法取代的。保持学习,能让我在提高技能的同时跟上时代的节奏。而多元化的学习,则能让我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。
02. 始终保持与社会的多元连接
很多人认为,女性回归家庭后,容易与社会脱节。我始终知道,作为一个独立女性的重要性。因此,在“妈妈”和“妻子”的角色之外,我积极的寻找和承担更多社会角色,保持着与社会的同频共振。除了在学校的学习,我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,也热爱户外运动。
在不同的地方结识的同学和朋友,给了我置身多元化圈子的机会,助力我从不同的视角、不同的层面,与社会建立持续的连接。而志愿活动和社会活动,则使我外向、开朗的性格得到了发挥,并不断提升着我的沟通能力、锻炼着组织能力和学习领导能力。
在作为全职妈妈的这几年里,我一直想有机会重返职场,此间的挣扎和纠结,想必很多女性都能感同身受。而自己一直持续的学习和努力排出时间给自己机会进步,是在充实生活与保持兴趣爱好的同时为返回职场做准备,也是让自己充满活力与正能量,以积极的态度面向生活与未来。
现在,度过了人生地不熟的阶段,孩子们也适应了环境,日渐成长。先生和孩子也支持我学习和将来重返职场。能得到家人的理解、支持与鼓励,我感到荣幸与欣慰。
03. 选择MBA,为重返职场蓄力
经过与先生的反复和认真讨论,我选择先继续进修,然后再逐步回归职场。
选择MBA,首先是因为我需要建立多元的知识体备,提升我的见识与学历。我希望通过学习能开阔视野,增强逻辑思考能力,以更新的眼光看待世界。同时,通过与不同专长的同学共同学习,既能了解不同的行业,突破认知的边界,也能学习如何与他人更好的沟通交流,并且吸取他人的长处。
另外,我身边已经有不少朋友读过MBA课程,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在看待各种事件时的客观理性与积极思维。我个人偏向感性,需要多一些理性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。
暨南大学新加坡MBA项目对我来说非常难得,尤其是在海外能就读使用中文授课的MBA对海外学子而言是极大优势。对于已经开始的班级的生活,我感到既愉快,又有挑战。
虽然由于疫情,我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头几次见面是通过网络平台,但我并没有拘束感。班上的同学带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奉献精神与积极能量。同学们大多都有家庭孩子和工作,但他们积极主动,愿意为班级服务,并且在开展班务工作时高度配合与协作。
我们已经完成的第一门课——《管理经济学》的小组作业也开展得很顺利。小组的成员的长处和优势在团队合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,大家从各自的行业、视角出发,头脑风暴,集思广益,让我获益匪浅。
04. 只要出发,永远都不会晚
对于跟自己背景相似的女性,我想分享的一点是:如果你想提升自己,成就更好的自我,就努力去做。我身边的不少朋友也是妈妈,她们其实也有很多想法和提升自我的愿望,也有不少朋友想重返职场或者有机会开展自己的事业,但却顾虑重重,比如关于时间与精力。
但我觉得,只要有目标并且付出行动,还是可以安排的,不管是以学习还是其他途径去给自己机会锻炼成长,努力踏出第一步,也许就会逐渐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,成就更好的自我。
( 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 )